玉米楼与发廊灯,大盛会与城市照明
近日,为“迎民族盛会,庆七十华诞”,郑州相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亮化提升工作。
此项工程,对郑州市区“七桥一路”、二七广场、火车站广场、中原福塔等四个区域开展亮化提升;对郑东新区如意型水系、CBD龙子湖区域、东风南路等四条重点道路沿线楼体、金水东路沿线楼体和绿化带等开展亮化提升。
有朋友发现,多年来灯泡都亮不全的二七塔,正在布置新光源。
而作为郑州新地标的“大玉米”,已经开始调试新的灯光系统。
据悉,全市夜景景观提升工程将于8月20日前完工。届时,CBD区域还将呈现“盛世如意”与“时空流转”的光影表演。
也有市民担心:亮化提升会不会造成光污染,影响夜间休息呢?整夜的亮化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?
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照明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到,此次亮化提升改造在灯具选择上,至少80%是节能灯具。
在亮灯模式上,也会分平常模式、节日模式、重大活动模式。“市区夜景照明有亮灯时间要求,一般每晚亮灯4小时,重大活动、法定节假日期间将适当延长亮灯时间”。
近年来,城市夜间景观的灯光照明,成为中国各地竞相打造的一道风景线。
有的地方,直接“烧山”。
2000年前后的杭州,整个宝石山都被照亮了。杭州这次“烧山”之后,这种方式在全国大量景区开始蔓延。
但这种照明方式,其实有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。灯光打亮了之后鸟全飞走了,渐渐地,就有好多虫子从树上掉下来,影响游玩的行人。
有的地方,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、投光的方式,把建筑物的形态呈现出来。
2018年底,上海做了外滩的整体照明改造,给世人再次呈现了靓丽多姿的夜上海。
而多数城市,都是采取媒体立面的照明方式。
据中辰远瞻设计总监齐洪海介绍,所谓媒体立面,就是把整个城市建筑物的表面贴满LED光源,把它变成一个大电视。
“我们晚上就不用再看夜景了,不看城市,不看建筑,我们就看电视。”
2017年的厦门
2018年的青岛
2018年的深圳
媒体立面是2013年在江西南昌最先出现的,后来在这几个城市的带动下,中国从一线城市到八线城市,大概都采用这种方式。
这几个城市的照明建设还有一个共同点,都有大的国家事件作为背景。杭州是G20峰会,厦门是金砖会议,青岛是上合峰会,深圳这一次是改革开放40周年。
不出意外,2019年的郑州,也是会采取这种照明方式。
这种方式,显然是为国家事件服务,而非为市民的生活服务。但不管它是为国家事件也好,为市民生活服务也好,是不是非得采用媒体立面这种方式?难道没有别的方式可以选择吗?
来看看其他国家的一些案例。
这是罗马的祖国祭坛,它类似于天安门,是国家象征。这种照明比较真实地还原了视觉感受。
上海那种传统的投光方式,就是国际惯用的,夜间表达建筑物形态的手法。
而在纽约、东京这种真正的国际大都市,你也几乎看不到媒体立面的照明方式,都是靠高层建筑的内透,来彰显城市的繁华。
东京湾
曼哈顿
那么,郑州呢?与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,真实的状况是,没几栋楼好看,没几建筑真值得被照成什么样。如果不是民运会,不知道二七塔的灯泡,还要坚持多久残缺的美?
新地标“大玉米”成了灯光秀的利器。但眼下,这种“发廊灯”和“电视没信号”似的照明,希望它只是基于三原色的设备调试。
最后,放三个不同时期的二七塔夜景照片,你们感受一下。
2011年12月
2004年10月
1971年10月
有没有觉得70年代的那种照明方式更好看呢?
2019年9月的二七塔,会是什么样呢?
拭目以待。
-END-
郑子蒙:80后,生于郑州唐子巷。学过政治学、做过媒体人,曾在共识网、大公网、央视等媒体任主编、主笔,回乡定居后,在地产、制造、科技、餐饮等行业做过品牌与管理。现创立“郑说”,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。
转载、投稿、合作
还有想喷老郑州的,请点底部菜单“联系我”
或发邮件至364212578@qq.com
往期精彩回顾
文创,有内涵
城记,有情怀
言论,有态度
观察,有深度
人物,有个性
往事,不如烟
趣谈,有味道
经历,有故事
排名盘点,有角度
郑说,最懂郑州的城市记录者